



「香港越來越差」 – 我無從比較。二零一六年,我由澳門移居香港,作為一個「新移民」,對於香港的所有人和事,一直以來都是由身為香港人的爸爸口中得知,尤其記得他經常掛於口邊的獅子山精神。
《早安。您知道嗎?》是我以長輩圖作為媒介,對爸爸口中香港的美好作出回應,表達我生活在香港後對所發生事情的感受。
Previous
Next
Q1: 如何看待
「長輩圖」
?
A1: 我覺得「長輩圖」是一種溝通的工具 – 彩虹字、蓮花相、問好字句,好難不令人注意。坊間會製作長輩圖式的宣傳品向長者傳達訊息,亦有人會製作長輩圖來作諷刺之用。長輩圖的發起,是長輩向後輩問候、傳達他們的價值觀,我想藉著製作長輩圖來向爸爸訴說我在香港的所見所感。
Previous
Next
Q2:
影像部份
是甚麼?
A2: 我的爸爸由九十年代移居澳門後,有幾十年沒有認真遊歷過香港,《早安。您知道嗎?》的部份相片的拍攝地點,是爸爸以前經常落腳的地方。幾十年變化、物事人非:「您知道嗎?」
Previous
Next
Q3:
文字部份
為何選用廣東話流行曲的歌詞?
A3: 歌詞是來自七、八十年代的歌曲。七、八十年代是香港發展興旺的年代,廣東話流行曲方面的發展如是。七十年代中開始,廣東歌開始崛起,歌曲內容多反映當時年代的價值觀、講述當時發生的事,對於長輩來說是非常有共鳴的。
我希望以當年流行歌曲的歌詞 (當日的情懷) 配合現況的影像,製作「有聲」長輩圖。
Q4: 「文字」及「影像」的
配合
有甚麼意義?
A4: 每當我看到配上不同文字的蓮花長輩圖時,我就想起 John Berger 在《觀看的方式》所提到的:It is hard to define exactly how the words have changed the image but undoubted they have. The image now illustrates the sentence.
我覺得有趣的是 – 相片中的文字跟影像在溝通,後加上去的文字又跟相片作進一步交流,然後觀看者的詮釋又是另一層的溝通。


Q5:
為甚麼
要製作《早安。您知道嗎?》?
A5: 希望大家嘗試溝通一下。近年,香港太多事發生。兩代人價值觀的不同,不易改變大家,希望大家互相尊重,可嘗試用對方容易接收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所想所感。如果不能正面「抽擊」,不妨試試由側面切入。



關於